分享好友 学知识首页 频道列表

船舶气囊下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013-07-2890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不少单位对船舶下水的安全性进行了研究。哈尔
 
滨工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船舶研究中心均对许多船舶滑
道下水做过实船和模型试验,提出了模型试验的相似准则和船舶下水的水动力学
计算方法,可较准确的预报船舶下水的运动规律。沪东造船厂杜忠仁、上海交大
的顾永宁提出了弹性船体梁的计算方法,初步解决了船体和滑道的接触范围和支
反力的问题。但是,这些研究都是针对传统的滑道下水。对于气囊下水,当船舶
在重力或钢索牵引力的作用下向下或向上移动时,气囊与地面的接触表面并不产
生相对位移,只是整个气囊产生“剪切变形”。由于气囊的囊壁既柔软又富有弹
性,这种复杂的过程用“柔性蠕动”来形容是非常恰当的。此时船舶移动的阻力
主要取决于囊壁抗扭变的能力、使用气囊的尺寸和数量。而与地面的状况(土质、
不平度)关系不大。这一特点导致气囊下水产生许多新的问题,有待研究。
1998年济南昌林气囊容器厂与中船总公司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总结了多年
的实践经验,共同起草提出了适用于3千吨以下船舶用气囊上排、下水的工艺操
作规程《船舶用气囊上排下水工艺要求》(CB/T3837—1998),从1999年6月1
日起开始实施。这2个规程对指导船舶气囊下水过程、保证气囊下水的安全性起
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该规程仅适用于3千吨以下船舶,不能解决目前1万吨以上
的船舶的下水问题。
2001年李明忠等对500吨沿海集装箱船气囊下水的摩擦力进行了分析计
算,2004年江跃飞等介绍了气囊下水工艺及其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这些研究
只局限在对气囊下水规程所规定的操作一些验算,没有对整个气囊下水在运动过
程中的力学问题进行系统地研究、分析,无法对气囊下水的安全性作出准确的评
估,不能适应船舶建造质量控制高标准的要求。也没有对气囊下水的上限作出较
为明确的预测。有关气囊下水工艺对船舶结构的影响和伴随造船工艺方面的变
化,还没见报道。
由于世界造船中心从工业化国家逐步向后起工业化国家转移,发达国家造船
越来越少,他们主要是用船坞造十万吨以上的大船,已不再造几万吨的船舶,即
使造这样的船舶,也是用传统的滑道下水,不用由我国新近发明的气囊下水技术,
所以国外关于船舶气囊下水的研究未见报道。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纵向船台船舶气囊下水工艺介绍
 纵向船台船用气囊下水工艺是我国80年代发明的,起初因气囊制作技术相对落后,船用气囊的承压负载能力较小,只适于千吨级以下小

0评论2013-11-0617

船舶气囊下水技术现状与展望
船舶气囊下水,这项充满着我国造船界广大职工心血的创新技术,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正在逐步走向成熟。一、发展历程   我们先

0评论2013-07-3026

船舶气囊下水工程中气囊充气操作工艺
先将所有气囊充气到计算要求工作压力的60%左右,然后再提高到80%左右。再充气时应逐步提高,特别注意艏艉平衡,不能一次性达到要

0评论2013-07-294

船舶气囊下水工艺中起墩时气囊用量的计算
起墩时用多少只气囊,应该通过正确计算决定,它与起墩船舶重量、重心纵向位置、船底面积、船墩高度、气囊直径、气囊长度、气囊工

0评论2013-07-2915

船舶气囊上下水的牵引工艺
船舶气囊下水之初,首先要将船艏与地牛拉住,即使在坡度很小的坡道上下水,为了防止意外事故也要把船先拉住。根据计算出的牵引力

0评论2013-07-293

船舶气囊下水的船体运动的阻力
如果船体处于斜坡上,则船用气囊内压力的作用会使船体产生向下移动的分力。在这个分力(船体下移力)的作用下,若能克服运动的阻

0评论2013-07-291

船舶气囊上下水工程中对于坡道承压能力的要求
 在船舶气囊上下水工程中, 坡道必须有足够的承压能力,标准要求达到气囊内压的两倍以上,坡道如果承压能力不足,坡道就会被压

0评论2013-07-2911

船舶气囊下水工程中坡道的重要性
船舶用气囊上排、下水的初创时期,气囊承载力小,只能应用在自重几百吨的小船上。又因为气囊承压面积大,对上、下水坡道的要求很

0评论2013-07-299

如何严格执行船舶气囊下水操作规程
   目前,造船厂的船舶气囊上下水工程大都转包给专业的船舶气囊下水工程队来做。有些下水工程队往往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

0评论2013-07-296

船舶气囊下水技术健康发展必须重视理论研究
   20世纪80年代初,山东省小清河船厂、山东大学、长江航运科学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对船舶采用气囊上下水工艺进行过一些理论研究

0评论2013-07-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