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学知识首页 频道列表

南海一号利用滚动气囊软着陆进入水晶宫, 海上整体打捞结束

2011-04-01180

“走过最后一只气囊,是1时12分”

负责此次气囊安装和拖移工作的山东海诺尔橡胶有限公司驻广州办事处总经理、工程师段丰屹女士昨日下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此次行动中间出现波折主要是受到了海潮和风浪的影响。25日晚,由于退潮,“重任1601”号高度随之下降,无法再与水晶宫码头通道保持齐平,沉箱在“重任1601”号甲板上前进了16米后被迫停下。

涨潮时间有出入推迟2小时

前日,根据潮汐表,工程人员原本预计于当晚8时涨潮时再次对“南海Ⅰ号”进行拖移登陆,不料前晚实际涨潮时间与潮汐表有出入,推迟了将近2个小时,因此直到前晚10时30分左右才正式进行拖移。随着潮水的上涨,施工人员忙着将“海陆大桥”——8块加厚的钢板焊接到“重任1601”号的甲板上。焊接工作无法提前完成,只能在涨潮过程中进行。之所以要将钢板焊接在“重任1601”号上,是为了减轻沉箱随着海浪上下起伏颠簸,随着沉箱的前进和气囊的前移,压力逐渐移至钢板,使其牢牢压在码头通道上,形成一道坚固的铁桥。气囊的使用确保了沉箱的“软着陆”,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箱内沉船免遭震动的破坏。

怕码头塌一口气拖过80米

“沉箱走过最后一只气囊,完全落到码头上,是在凌晨1时12分,整个过程持续了2小时40分钟左右,当时我特意看了一下手表。”段丰屹说,“而不是像今天有些媒体报道的那样是在凌晨0时20分。”段说,前晚海上风浪很大,拖移难度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沉箱在“重任1601”号甲板上前进的速度。

沉箱成功着陆登上码头后就简单多了,由于地势平坦,移动速度也加快了,达到20米/小时,比在“重任1601”号甲板上快了5米。不过,由于水晶宫码头是临时码头,工程人员曾担心其难以承受沉箱和16个气囊总计5600多吨的重压,因此一直拖过80米进入安全区域后才停下,当时时间已是凌晨4时许。从昨日上午开始,拖移继续进行,截至昨晚8时记者发稿时,沉箱距离水晶宫已不过百米左右。

候上岸期间每天喷沉箱4次

昨晚,负责此次“南海Ⅰ号”整体打捞水下考古研究的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魏峻告诉记者,沉箱出水已经有好几天了,为了确保箱内古船和文物安全,目前随箱安排4名考古人员监控沉箱变化,每天4次对沉箱进行海水喷淋,确保沉船始终处于饱和水状态。

今日进馆后,将使用馆内专用喷淋设备对沉箱进行保湿,以后根据原定计划封闭水晶宫,注入海水进行保护。

« 上一页 4/4 下一页 »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南海沉船打捞--水下的沉井穿底梁是最关键也最艰巨的环节
在整个打捞工程中,为水下的沉井穿底梁是最关键也最艰巨的环节。这36根底梁,每根长约15米,宽0.8米,重5吨多,如同一根根“巨针”。而“南海一号”所在海域的海水非常浑浊,借助潜水衣上的照明灯,勉强只能看到二三十厘米内的范围,可以说“伸手不见五指”。要把这36根“巨针”准确插入沉井底部80厘米左右的孔中,难度远远超过盲人穿针引线。

0评论2011-04-0110

南海古沉船打捞被称为史上最昂贵的打捞
按照已公开的数字,整体打捞花费达到七千多万,成本将大大超过国际水下考古通行做法即原地清理的办法;而建造放置“南海一号”的“水晶宫”则已投入1.5个亿。广州打捞局一位工作人员透露,由于打捞日期一拖再拖,打捞花费将肯定要追加投入。

0评论2011-04-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