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学知识首页 频道列表

裕溪口水下阻塞线沉船打捞

2012-06-18210
 裕溪口属安徽省巢县,地处长江下游东西梁山西南,扼巢湖周围诸河流汇聚于运漕河,由裕溪注入长江;此地又系淮南铁路终点处,与芜湖市隔江相望,为军事险要之地。民国38年淮海战役后,国民党军队南逃时将2艘晚清时期海军建造的“辰字”鱼雷艇和“建康”军舰开启海底阀门沉没,作为裕溪口阻塞线的障碍。“辰字”鱼雷艇艇长45.7米、宽5.5米、深3米,深入泥中约1.2米,倾斜18度。“建康”兵舰舰长76.2米、宽9.1米、深5.5米,淤泥约1.2米。

上述两舰艇沉后已将河流阻塞,影响水利。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为利于防洪,令招商局轮船公司海事(打捞)课负责打捞。当时,海事(打捞)课正忙于“伯先”轮及“招商444”铁驳打捞工程,乃委托华东军区海军后勤司令部所属长江打捞公司办理。1950年7月11日,由招商局海事(打捞)课代表2人,长江打捞公司代表3人,潜水员25人,起重工210人前往裕溪口实地勘查。沉船现状与前黄朝记打捞行测量时完全不同,“辰字”鱼雷艇因受水流冲刷,沉艇附近淤泥冲走,艇身全部露在泥上;“建康”舰的情况则相反,由于受水流冲击,附近岸滩的泥沙移集在沉舰四周,将沉舰主甲板埋没,而仅烟囱、驾驶台露在泥外。工作人员抵达后,认为上述二舰艇已无整体打捞价值,为争取时间,以利防洪起见,决定用炸捞方法将其作为“障碍”予以清除。

1950年7月18日,双方正式签约由长江打捞公司负责施工,海事(打捞)课派人前往检查联络。7月24日,全部施工人员、工具、工程驳抵达裕溪口,炸捞工作正式开始。先在艇壳的每个舱上炸穿一个洞,使舱内淤泥由洞中流出。8月17日,因该处水流方向改变,自内向长江倒流,沉艇处容易积泥,所以赶工炸捞。8月17日~9月下旬,沉艇右侧上部甲板已全部捞清;9月下旬~10月17日,全部艇身、艇底也炸捞完成。“建康”舰沉于港口东,离岸约91米,水流不急,施工时先用重磅炸药以期炸去沉沙,再炸舰身。但炸去的沉沙很快又被沙填满。后经研究,变原来3班分头炸捞为轮流下水去集中炸一处,接连不断地炸。这样,从开工至8月16日,已将露出泥外部分的舰身炸去。而埋入江底沙泥的部分舰体已无影响,但如果枯水后该舰有露出泥面部分,则由长江打捞公司负责继续施工。清航炸捞“辰字”、“建康”两舰艇所捞起的铁板和碎铁计24.4吨,铜2.5吨,机器6吨,锅炉7.4吨,地轴3吨,共43.3吨物资。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